【夠好的工作】- 除了正職工作外的人生

與其問「你是做什麼的?」,不如問「你喜歡做什麼?」

by Will Chen
43 次點閱

今天邊吃早餐邊默默翻完一本發人深省的書:「夠好的工作」

會想翻這本書是因為認為覺得自己能做的,以及生活中應該組成的元素,不應僅是把正職工作做好,一樣多的時間應該能達成工作之外的更多事情。呼應書中引用記者德瑞克.湯普森提出的名詞「工作主義 – Workism」,意即人們就像信徒從他們的信仰中尋求意義一樣,從工作中尋求意義。這使得工作從二十世紀以來的苦差事,逐漸演變成一種身份地位,再演變成一種自我實現的手段。換句話說,一份好的正職工作,以及其背後的社會地位和薪酬福利固然讓人心動,但如果對自己的身份認同與工作緊密相連,那麼只要發生超出自己能控制的挫折時,都可能粉碎自尊心,陷入憂鬱。

書中有幾段概念特別吸引我的眼球:
|很多人在校成績優異、努力工作、事業高升,卻仍然會問自己「就這樣了嗎?」– 之所以會有這種不確定的失落感,是因為過度專注於升遷,一旦沒有目標可追求,就會感到不知所措。
|人一直在工作,所以不工作時不知道該做什麼。也因為不知道不工作時該做什麼,所以就一直在工作。我們看待週末,彷彿他與我們的生活無關,而非生活的一部分。即使我們常說要休息充電,其實也只是預設了回到工作崗位。
|而且工作本身帶來的是社會上的地位,而對我們的祖先來說,地位代表著生存,所以天擇下人們傾向追求地位,在獲得更高地位時大腦會釋放血清素作為獎勵,但這之後呢?人們會選擇追尋更高的地位,從而永遠不滿足。

而書中提出的解法,是「發展多元化身份」,也就是發展出生活中的其他面向。這麼做可以讓我們成為更完整的人,以不同的管道發展自我價值感。與此同時,也要刻意為自己留下工作外的時間,積極投資自己工作以外的身份。而如果想要知道工作以外的自己是誰,必須允許自己嘗試新的事物,做一些與工作無關的事情,而且不要強迫自己非得達成什麼不可,否則只會變成另一項工作。

同時也能弄清楚自己關心的是什麼,形成自己的一套價值觀。當目標不僅僅是工作,就能脫離這個循環。

下次與其問「你是做什麼的?」,不如問「你喜歡做什麼?」–用自己的方式定義自己,而非工作。 

您可能也想看

留下寶貴建議吧